找到相关内容1396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南诏观音佛王信仰的确立及其影响(1)

    心得认为,南诏、大理也是一处长期使用佛教信仰作为其治国意识形态或教化传统的地方,南诏、大理所重视的观音信仰,就是密教金刚顶派在南天成立的一种密教观音佛王信仰或传统。因对云南地方佛教史料有过数年的搜集与...顶的密教观音佛王传统  佛王传统与天王传统有密切的关系,又与天王传统一样都是印度教及佛教之密教传统所发展出来的帝王教化传统。所谓教化传统,就是治国意识形态或治国理念。随着密教的发展和影日向,阿育王开始...

    侯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72267188.html
  • 我国宗教立法的回顾与思考

    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3]这一涉及治国理政理念和指引国家发展方向的战略决策,对宗教工作也产生...了法律化。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历史条件下,加快宗教立法,推进宗教法制建设,不是削弱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而是加强和改善党对宗教工作领导的最有效途径。党关于宗教工作的方针政策,只有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具有普遍...

    王作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60168422.html
  • 大学、中庸原文及概述

    ,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33459902.html
  • 道坚法师:身为佛子,当作佛事

    ,就会明白其合理性。如果和尚不学经,不持戒,不修行,口头上唱的再好听,你能说他爱国吗? 二、以戒为师,作人天师范   我国在提出“依法治国”的同时,倡导“以德治国”论。对于发展经济与提倡道德良知的...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从每一个体生命的内心开始,直到“齐家治国平天下”,只离不开第一个生命的参与。   “以戒为师”,既是心灵的管理与升华。心灵的成长,需要智山慧水的滋润;戒体的圆成,...

    重庆华岩寺

    |道坚法师|

    http://www.fjdh.cn/bnznews/2007/08/09222913534.html
  • 日本企业精神与中国禅文化

    就是为什么日本能跻身于西方七国列强之中,而中国的企业却总是以个人英雄主义头起头没而告终的主要原因。   铃木认为:“视无铁匠以下诸工匠,则无诸行可用;视无武士则无德可治国。”引申他的含义,就是说企业一旦轻忽任何职工的力量和作用,只片面注重上层领导的技能,那么企业就无法进行全方位的运行,自然就不会有所发展。国家如果轻忽了武士(士大夫)的功用和精神,那么无法以德性,以信任而治国...

    王绍璠

    禅宗|禅文化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10/01200618246.html
  • 论佛教人天乘善法与孔子的儒家道德思想之差异

    与儒家探讨的对象都是人,都提出了通过个体的道德修养实践达到人生最高理想境界的方法。相比之下,佛教更侧重于对世俗人生的超越和对个体终极圆满境界的追求,而儒家则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重视个体...修养的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个人道德品质的完善和家庭、社会伦理秩序的和谐与稳定,没有超出现实人生。而佛教的人天乘善法虽然也是指导现实生活,但并不以世间生活的富足安乐为究竟,甚至不以升天...

    释界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73139840.html
  • 印光公觉范永垂后世

    浇漓之民俗,不居治国之位,而行教化之道,使民德复归于淳厚者也。光公又切观乎妇女之为妻为母者,其负家庭教育之职任綦重,故云:  “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必须修养身心,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念佛...不安?故谋齐家治国者,公之言为不易矣!今无量善信,凡受公教导之惠,俾明安身立命之法,及了生脱死之道,而无忝所生者,其盛哉!如是觉范,诚可为后人所皈依则效者也!  三曰:提倡因果,流通经书,恤难济灾,...

    谢真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81439894.html
  • 说龚自珍信佛的成因

    年间,封建社会危机四伏,外敌犯边,农民起义此伏彼起。严重的社会危机迫使龚自珍这样的有识之士不得不直面现实,提倡经世致用,改良更法,希冀在社会上建功立业。然而,在龚自珍的时代,不论你有多少经邦治国的宏图伟...等闲职,困厄闲曹,英雄无用武之地。他屡屡上书,指陈时弊,却不为当权者所纳,本来满怀经世致用、治国安邦的抱负,然而官场黑暗,重重羁绊,又使他徒有雄心无所用事。有志救国,无力回天,长时期的悲苦失意,龚自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45441850.html
  • 格物致知明明德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的总则是“仁”,成仁就是要在人世间、人群中实现人的价值,最终达到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完美境界。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成功了,真知就显发出来,而后的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顺理成章而通达无碍了。  佛家的去贪、嗔、痴,即是“格物”,修戒、定、慧,即是“致知”。贪、嗔、痴之“物”,蕴之于心,亦若戴着有色...

    孙致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35442456.html
  • 书法与佛法之关系

    能得。”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两段话来说明“收心”、“ 正心”、“定心”的重要性。并且参酌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所言:“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及欧阳询所说:“莹神静虑,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列为“示修妙之叙”。其注释如下:“正其心者,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也;诚其意者,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也;致其知者,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也。格物者,作唯心识观,了知天下国家,...

    刘太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0545607.html